《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立即下载
收藏
  • 2024-06-30
  • 53次
  • 0次
  • 15金币
  • 5ukj
  • 详细信息
    • ID:90778
    • 版本:人教版(2019)
    • 册别:必修2 遗传与进化
    • 等级:普通
    • 年份:2020
    • 大小:641 KB
    • 格式:pptx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预览图0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预览图0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预览图03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预览图04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预览图05

预览已结束,下载使用更方便

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展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PPT(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要求 1.尝试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 2.阐述对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掌握测交实验。 3.归纳总结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 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 ...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第二部分内容:课文解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基础梳理 · 夯实教材基础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______ 的分离和 ______ 的随机结合与______ 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 3.操作步骤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 ____________ 。 (2)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显、隐性性状数量比:显性∶隐性≈______ 。 注意事项 (1)盛放彩球的容器最好为圆柱形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以便摇动时彩球能够充分混匀。 (2)彩球的规格、质地要统一,手感要相同,以避免人为的误差。 (3)每个小桶内两种彩球的数量必须相等。 (4)每次抓取时要闭上眼睛,左手随机抓取甲桶内彩球,同时右手随机抓取乙桶内彩球,避免从一个小桶内同时抓取两个彩球。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后,将彩球放回原桶(切记不能将两个桶中的彩球相混),必须充分摇匀彩球,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 (5)要认真观察每次的组合情况,记录统计要如实、准确;统计数据时不能主观更改实验数据。 (6)要重复进行实验,这样才能接近理论值。 深化探究 · 解决问题疑难 阅读教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 提示 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提示 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提示 为了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4.理论上,实验结果应是:彩球组合DD∶Dd∶dd=1∶2∶1,但有位同学抓取4次,结果是DD∶Dd=2∶2,这是不是说明实验设计有问题? 提示 不是。DD∶Dd∶dd=1∶2∶1是一个理论值,如果统计数量太少,不一定会符合DD∶Dd∶dd=1∶2∶1的理论值,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该理论值。 ... ... ... 二、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基础梳理 · 夯实教材基础 1.验证方法 ______ 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遗传图解 3.实验结果 测交后代中的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______  。 4.实验结论 F1是______ ,产生______ 和______  两种配子,比例接近 ______ 。 正误判断 · 矫正易混易错 (1)两亲本杂交,F1表现显性性状,F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之比为3∶1,这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 (2)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 (3)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深化探究 · 解决问题疑难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现性状分离比接近1∶1的现象? 提示 高茎豌豆Dd产生含D和d的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而矮茎豌豆dd只产生含d的一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含Dd和dd的后代,且比例为1∶1。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以下哪些内容? ①F1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②F1是杂合子;③F1是纯合子;④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 提示 ①②④。 ... ... ... 三、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 基础梳理 · 夯实教材基础 1.分离定律 (1)描述对象:____________ 。 (2)发生时间:在形成______ 时。 (3)实质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 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______ 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_ 遗传给后代。 2.假说—演绎法 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正误判断 · 矫正易混易错 (1)假说—演绎法中演绎推理的内容是进行测交实验(  ) (2)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 (3)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4)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深化探究 · 解决问题疑难 1.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 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测交法:F1×隐性纯合子⇒子代两种性状的数量比为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F1→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 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 ②结果: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 ③结论:分离定律是正确的。 2.是否所有生物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提示 不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并非都在细胞核,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因子才会遵循分离定律,细胞质中的遗传因子及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都不遵循。 ... ...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第三部分内容: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 A.甲、乙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随机从每个小桶中抓取一个小球组成一组是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C.每次抓取前要摇晃小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下次抓取小球的随机性 D.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中 2.(2018·安徽芜湖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3.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4.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 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中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 ...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免费下载,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下载,遗传因子的发现PPT下载,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PPT下载,.PPT格式;

下载与使用帮助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如果首次下载不成功,可再次下载,15天内下载本站同一份资料不重复扣费。
3、如果浏览器启用了拦截弹出窗口,此功能有可能造成下载失败,请临时关闭拦截
4、资料成功下载后不支持退换,如发现资料有严重质量问题,请点击网站右侧 【意见反馈】,如若属实,我们会补偿您的损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