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

立即下载
收藏
  • 2024-06-30
  • 47次
  • 0次
  • 15金币
  • 5ukj
  • 详细信息
    • ID:88055
    • 版本:统编版(2019)
    • 册别: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等级:普通
    • 年份:2020
    • 大小:1823 KB
    • 格式:pptx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预览图0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预览图0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预览图0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预览图0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预览图05

预览已结束,下载使用更方便

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
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程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 2.结合地图和史料,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 3.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 4.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5.结合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第二部分内容: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背景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特别提示:正确认识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两大军事集团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1)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但殖民地较少。 ②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所占殖民地较多。 ③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出现不相称的状况。 (2)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过程 (1)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主张“速决战”,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日本对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易错提示: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但不是规模最大的,规模最大的是索姆河战役。 (3)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1)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特别提示:《凡尔赛条约》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但它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条约,对德国过分的宰割,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2)①成立国际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知识点拨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加入,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 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第三部分内容:课堂篇探究学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史料一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史料二 “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读史技巧(1)表格中工业增长倍数和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反映了四国的经济实力,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反映了其世界影响,这种差异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史料二分析了英德之间的商业利益的竞争。 互动探究(1)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 (2)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分析这种局面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2)英德之间的矛盾尖锐,以及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世界战争的根源。 历史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②军事上:列强相互之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④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发展成为世界性大战。 ⑤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2)条件 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可能条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③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典例剖析 例1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图中“▲”处应填入(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题目立意通过图标的形式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错综复杂的矛盾,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读史技巧通过史料一中的两组数据可知西线战役规模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史料二展示了飞机、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被投入战争,反映出科技进步奠定了战争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更加残酷。 互动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史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战场上的战争呈现的特点。 提示:问题: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特点:战争规模空前,异常残酷。 历史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德军战前计划的失误。德军在制订计划时,过高估计了自身的力量,认为西线战事可以速战速决,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协约国的顽强抵抗,特别是俄军的进攻使德军腹背受敌,对德国更为不利。 ②协约国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力量雄厚,再加上当时步枪、机枪、重炮等现代武器装备的使用,使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主要是在战争主动性方面占优势,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③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而德军是长途作战,主动入侵,使得德军受到了极大制约,尤其是由于其计划受挫,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2)影响 ①德军“速决战”的企图落空,打乱了德军的作战计划,使其越来越处于被动局面。 ②英法军队依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更适于持久战和阵地战,便于协约国军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典例剖析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题目立意材料考查的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 ... ... 关键词: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课件免费下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下载,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PPT下载,.PPT格式;

下载与使用帮助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如果首次下载不成功,可再次下载,15天内下载本站同一份资料不重复扣费。
3、如果浏览器启用了拦截弹出窗口,此功能有可能造成下载失败,请临时关闭拦截
4、资料成功下载后不支持退换,如发现资料有严重质量问题,请点击网站右侧 【意见反馈】,如若属实,我们会补偿您的损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