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立即下载
收藏
  • 2024-06-30
  • 52次
  • 0次
  • 15金币
  • 5ukj
  • 详细信息
    • ID:86105
    • 版本:湘教版(2019)
    • 册别:必修第一册
    • 等级:普通
    • 年份:2019
    • 大小:1341 KB
    • 格式:pptx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预览图01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预览图02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预览图03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预览图04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预览图05

预览已结束,下载使用更方便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展开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宇宙看地球PPT课件 第一部分内容:课标阐释 1.根据地震波图总结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并指出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综合思维) 2.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综合思维)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二部分内容:自主预习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1)特点: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分类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不连续面 (1)概念:地震波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面。 (2)分类 莫霍面: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陡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圈层划分 (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该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地核 范围:古登堡面到地心之间,厚度3 400多千米。 分层:内核和外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三部分内容:自我检测 1.判断题 (1)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 (  ) (2)岩石圈就是地壳。 (  ) (3)地核分内核和外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  ) (4)水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5)地球的外部圈层分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 答案:(1)√ (2)× (3)√ (4)× (5)√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3.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2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3题,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答案:2.A 3.D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四部分内容:课堂探究 探究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探究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外的浩瀚太空,但观测地下却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目前人类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千米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虽然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现在还处于科学设想阶段,但是目前人类可以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间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物理状况。 结合材料探究: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为什么?轮船上船员的感觉与陆地上是否一样? (2)在陆地地下约33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如何变化? (3)地壳与岩石圈有何区别和联系? (4)上地幔的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源地,其物质状态是否为液态? (5)在陆地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地幔和外核的物质组成有何差异? 提示:(1)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地面,陆地上的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横波到达地面,人们又感觉到前后左右摇晃。不一样。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所以轮船上的人们只能感觉到由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2)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增加。 (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但是二者的范围不同。地壳是自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是自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上部。 (4)由于横波能在此传播,故不可能是液态,推测可能为可塑性物质。 (5)纵波速度突然降低,横波消失。说明地幔是固态,外核是液态。 名师精讲 1.两种地震波的比较 2.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3.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典例剖析 例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②③层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对图的辨识,充分理解地球各圈层的位置关系和相关的基本特征。 解析: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外核(④层)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 答案:(1)C (2)B 地球的外部圈层 问题探究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感受地球的外部圈层。 结合材料探究: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哪些? (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3)为什么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圈层? (4)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吗?为什么? 提示:(1)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3)水圈由固、液、气三态水共同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水圈没有一个完整的形状,因此说它是不规则的;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又通过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所以说水圈又是连续的。 (4)不是。生物圈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还包括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如大气、水、土壤、岩石、阳光等)。 ... ... ...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第五部分内容:当堂检测 1.大陆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是(  ) A.33千米 B.2 900千米     C.17千米 D.5 000千米 解析: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大洋部分莫霍面的平均深度7千米,故选A。 答案:A 2.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地壳和地幔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解析:在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合在一起,物质组成为岩石,叫作岩石圈。 答案:B 3.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  ) A.青藏高原 B.死海 C.马里亚纳海沟 D.贝加尔湖 解析:地壳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33千米,洋壳平均厚度6千米,陆壳厚度远大于洋壳厚度,A错。死海、贝加尔湖位于大陆上,地壳厚度较大,B、D错。马里亚纳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位于太平洋,属于洋壳,厚度最薄,C对。 答案:C 4.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解析: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地幔,B正确。 答案:B 5.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正确的是 (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和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选D。 答案:D ... ... ... 关键词: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球的圈层结构PPT下载,从宇宙看地球PPT下载,.PPT格式;

下载与使用帮助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如果首次下载不成功,可再次下载,15天内下载本站同一份资料不重复扣费。
3、如果浏览器启用了拦截弹出窗口,此功能有可能造成下载失败,请临时关闭拦截
4、资料成功下载后不支持退换,如发现资料有严重质量问题,请点击网站右侧 【意见反馈】,如若属实,我们会补偿您的损失。
回到顶部